『与湖大共成长』系列聚焦湖大的青年学者,他们跨越山海,相聚麓山。在这里,他们教书育人、探索真理、传承文化......与湖大共成长。我是张玲,一名土生土长的湖大土木人。自2000年从浙江跨越千里来到湘水之滨,我便在这里扎根成长。24年的青葱岁月里,从学士到博士,从助理教授到教授,从年少青涩的姑娘变成历练坚韧的母亲。身份和角色虽历经转变,但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对我的陪伴和培养始终如一。在湖南大学这片充满智慧的土地上,我收获了知识、灵感与成长。
我深深感谢学院的老师们,岩土系的前辈们,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我宝贵的财富。我的导师赵明华教授,以其无私的教诲和悉心的指导,如同灯塔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引领我深入挖掘土木工程领域中“土”的无限魅力。
在赵明华教授的悉心栽培下,我深刻体会到了“执着”二字的重量,他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何为“一生一事”,将全部的热情与智慧倾注于自己所热爱的科研事业之中,这种对事业的无比忠诚与坚定追求,如同磁石般吸引着我,激励我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赵教授教会我,面对科研的艰难险阻,唯有保持那份对目标的执着与坚持,方能跨越重重障碍,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作为我的博士生导师,赵明华教授不仅传授给我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他将自己那份对科研的热爱与执着精神,深深烙印在我的心田。这份影响,超越了简单的学术指导,它成为了我人生旅途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在追求真理与创新的道路上,拥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与不懈的动力。
学校的支持、前辈的指引、团队的协作,让我在高性能新型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参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并有幸被选为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作为湖大土木老师,我自豪地致力于在三尺讲台上传承“土”的魅力。任教以来,我独立承担了《土力学》《地基处理》《基础工程》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以优质的教学在2023年度本科教学学生评教中获得学院第一。我也是从学生阶段过来的,我深刻明白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帮助不大,也难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与激情。课堂上我常常通过实际案例来带动大家的学习,例如,在2024年5月梅大高速事故发生后,我在本科生的《地基处理》课堂上引入了这个案例,带学生了解事故的背景和经过后,我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工程地质、土力学和地基处理知识,从地质结构、雨水侵蚀、路基施工、边坡稳定等多个角度出发,分析高速公路路基和路面坍塌的潜在原因,这样的学习形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也能让他们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工程细节的关注和对工艺的尊重,培养他们的匠心精神,希望我们的同学毕业了以后,再碰到类似工程事故,就不会很无知一刀切,认为这个肯定是一个豆腐渣工程,或者是施工质量问题之类的,而是要用专业的知识去分析。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尤其注意学生的状态,到现在我都保持着亲自改学生每一份作业的习惯,通过课后作业,能够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上不对劲时才能及时地进行沟通。在我看来,大学生内心其实也是小孩子,我家的小孩子在幼儿园收到老师的小纸条时会特别开心,我想在这点上大学生也是一样的,我改作业时不只是打钩打叉,常常会进行批注,表现好的就进行表扬,表现不好鼓励他进步。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也积极参与规划教材的编写,发挥教材在育人中的作用,我主编或参编了《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地基处理》等教材共6部。同时,利用在线课程平台的优势,积极推进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此外,我还参与建设了国家级一流课程《基础工程》,为在校大学生及其他社会学习者构建了一个“夯实基础-突出创新-强化实践”的知识体系学习空间。与湖大土木人共同努力,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千年学府,百年土木。湖南大学这片沃土不仅见证了我的成长,也为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土生土长的湖大土木人也能有广阔天地”,这不仅是我的个人信念,也是我对未来的承诺。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用行动诠释这句话的力量,不断探索土木工程的未知领域,贡献我的力量,让“土”的美更加绚丽多彩。
阅读推荐
转载请注明来源:湖南大学(ID:HNU1926)